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

[田野]諾魯與磷礦:傳統文化 ─ 紀念地圖上的大軍艦鳥

傳統文化 ─ 紀念地圖上的大軍艦鳥

    回到台灣後,每次聊起暑假去了哪裡,在好不容易解釋完諾魯在哪裡,我總是很難完整而具體的說諾魯有什麼特別的異國傳統文化。食物、服裝、建築、宗教、音樂、娛樂、習俗…,即便是觀光客參觀的樣板都好,但在我的腦中就是沒有出現太多「諾魯傳統文化」的色彩,甚至連我買回來的紀念地圖上,除了大軍艦鳥外也都乏善可陳。

    印象深刻的是,每次和諾魯人聊天時,不管是年輕人、老人、高中校長、觀光部門的雇員,每當問起有關於他們祖先的歷史、傳說或者生活樣貌時,他們眼中都透露出那種一片空白的茫然。

    或許整個島上,能找到過去那段歷史的,只剩下學校裡的書籍和文件吧。

    伴隨著磷礦出口的,除了環境的破壞外,還有諾魯傳統文化的流失,西方資本和物質文明快速的進入,改變了諾魯人的生活形態,也間接地取代了在地的傳統文化,甚至說不上來什麼東西消失了,因為已經遙遠到從來就不曾認識過。在無聲的時間之流中,諾魯的文化傳統已經消失地支離破碎,僅存的只有觀賞大軍艦鳥的傳統活動,以及分享(Share)的觀念。

    諾魯人會抓大軍艦鳥的幼鳥來養,拔掉特定的羽毛之後就不能飛遠,這些被人們用魚飼養的大軍艦鳥即便放出來也會乖乖回家。這樣子的工作是沒有酬勞的,不過會定期舉行抓大軍艦鳥的分區比賽,贏的會有獎金。另外,諾魯人也會抓黑色羽毛的Noddy Bird來吃,不過大軍艦鳥則是拿來觀賞用的。

    另外一個比較不正統的活動是鬥雞,諾魯人平常會飼養鬥雞,除了能拿來吃之外,最重要的是可以參與鬥雞比賽。鬥雞比賽大約1~2個小時,整個過程很安靜、規模很大,賭金甚至可以高達上百澳幣,是個很重要的活動。雖然政府明令禁止鬥雞賭博,但其實因為法令不嚴,還是有在定期舉辦。

    其實不管是抓鳥或者鬥雞,過去都只有成年的男性能參加,不過現在這個傳統規則比較沒有人在遵守了。

    共享(Share)的觀念則可以表現在很多面相上,對於諾魯人來說,比較沒有在區分「你的」或是「我的」,東西都是「我們」一起共有的。一個大家庭內會共用一個廚房,因為食物是共享的;親戚之間房子也是共享的,所以諾魯人常常會在不同房子間搬來搬去;甚至也因此即使自己很窮,還是會願意幫忙領養小孩。

    這樣子共享的觀念其實讓家人和親戚朋友,彼此能在對方有困難的時候給與支援,不過也讓諾魯在現代化之後出現「偷竊」的問題,像過去推行的虱目魚水產養殖計畫,就因為諾魯人的任意取用而失敗,台灣技術團有時也因此遭受損失,不過其實這是因為不同文化對於「所有權」有不同的認知所造成的。

    這樣子的文化變遷除了讓諾魯人失去自己的傳統文化外,替代的西方物質文明在這座熱帶小島上,其實也出現適應不良的問題。

    在經歷過磷礦出口的富裕而後衰敗的諾魯,街頭呈現的是帶點鏽色、年久失修的西式建築,除了進口的建築材料像磚頭、水泥、鋼筋、玻璃等不僅昂貴且難以取得外,這樣子的建築設計其實本身就不適合熱帶氣候的諾魯,像用磚頭建成的牆和玻璃窗子根本就不適合諾魯炎熱的天氣。    自身文化歷史的喪失以及引發的社會問題,其實讓諾魯人自己也很擔心。

    Rick Daoe先生就說,過去家族譜系很完整,而且嚴格遵守部族(Tribe)內不得近親通婚的傳統,但現在族譜常常不完整,而且人們開始不重視這項傳統,事實上讓這麼小的諾魯增加了不少近親通婚的機會。

    或許就像Richie Halsteed先生所說的一樣,諾魯政府應該要儘快正視傳統歷史文化消失所帶來的問題,試著用舉辦節慶、慶典、比賽和訂立傳統節日來嘗試復興傳統文化;另外一些重要的歷史遺跡也應該被保護,像最近一次的磷礦開採,就會破壞二戰日軍的據點,造成文化歷史遺跡的再次流失。

    只有找回祖先的歷史與傳統文化,從中學習千百年來的生活智慧,人們才能穩穩的站在這塊祖先世代守護的土地上。否則,不僅會喪失先人珍貴的生活智慧,更會在回過頭時,茫然的不知道自己是誰。

    不知道哪一天,紀念地圖上的大軍艦鳥才能不在陌生的地圖中飛翔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