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

[田野]諾魯與磷礦:Buada Lagoon ─ 天堂的痕跡

Buada Lagoon ─ 天堂的痕跡

    直到現在,我仍然記得我第一眼看到Buada Lagoon時雀躍的心情,茂密而翠綠的雨林環繞著湖水,高高的椰子樹在湖邊搖曳著。

    「熱帶雨林!」,我差點就興奮地喊了出來。

    有那樣一刻我深信著,在這個每一個觀光客都會忍不住按下快門的地方,應該會是生機盎然的「熱帶天堂」。

    我想,她至少曾經是。

    Buada Lagoon是諾魯全島唯一的內陸湖,也是全島內陸唯一免於磷礦開採而面目全非的地方,所以保有比較自然、原始的雨林面貌。在一百多年前英國人還沒開始開採磷礦前,很多諾魯人在Buada定居,湖的周圍長滿鳳梨、芒果、麵包樹等各式果樹,雖然不像沿海的地區可以捕魚,但Buada Lagoon的清澈水質讓附近的諾魯人能在湖裡養虱目魚(Milkfish),除了自給自足之外,也能把魚賣給其他沿海的地方。

    諾魯人會在沿海捕捉野生的虱目魚魚苗,在淡水中馴化後把虱目魚養在湖裡讓它長大。人們會用椰子葉在湖裡劃分出屬於每個人的不同捕魚區域,在過去虱目魚養殖很興盛的時候,可以看到湖面上佈滿了一格一格的魚區。

    但大約在20~30年前,隨著諾魯變得富裕,Buada附近住了更多的人,逐漸開發的結果是脆弱的水土保持,每當下雨的時候就有大量的泥土沖刷而下,湖底開始淤積淤泥,甚至會讓人踩不到底,另外任意傾倒的垃圾和隨意排放的排泄物讓水質更趨惡化,Buada Lagoon開始失去生機成為一灘臭味四溢的死水。氣候變得乾燥也讓湖水愈來愈淺,原本清澈見底的Buada Lagoon在乾旱的時候甚至會乾涸成爛泥巴灘。

    在同一個時間,諾魯人引進了外來種的吳郭魚(Tilapia),原本因為繁殖地快加上可以直接在湖中繁殖不需要馴化,所以開始取代原來的虱目魚養殖,但沒多久吳郭魚因為近親交配的問題,出現體型變小、成長速度變慢、養殖時間拉長的狀況,也就不再能食用,但吳郭魚卻已經取代虱目魚在Buada Lagoon中的生存空間。

    水質變差、湖水變淺、外來種吳郭魚的生態問題,加上傳統虱目魚養殖技術已經失傳,必須從鄰近的吉里巴斯引進虱目魚苗。虱目魚養殖也因而逐漸消失,最近的乾旱更讓湖水已經少到幾乎完全放棄虱目魚的養殖,過去那種湖面上佈滿一格格魚區的景象早就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湖岸的垃圾和淤積爛泥。

    Buada Lagoon水質的惡化讓諾魯人失去的不只是湖面上佈滿一格格魚區的景象,還有島上無可取代的珍貴乾淨水資源,還有住在Buada Lagoon的Richie Halsteed先生小時候在湖裡快樂游泳的童年回憶。

    遠在台灣就想看看Buada Lagoon的我,滿懷興奮情緒騎著腳踏車繞進來的我,尋找淡水、尋找生機、尋找熱帶天堂的我,或許終究沒能來得及看到她一面。Buada Lagoon雖然因為處在比較封閉的內陸,自成一個風格獨特的區域,但也已經失去伊甸園中人們的生活面貌,過去那種在Buada Lagoon中馴養虱目魚,採集水果和耕種的傳統文化也都已經看不到了。但當我從茂密的雨林中鑽出來,當我輕輕抓起地上富含腐植層的含水黑色土壤,當我橫跨著腳踏車抬頭看著椰子和芒果樹,我好像聽到她的跫音在不遠處輕響。

    Buada Lagoon那一抹沒被磷礦浪潮沖去的「天堂的痕跡」讓我相信,只要南島的子民們願意謙卑地開始重新思考與土地、自然和平共存的方式,人們有一天會在航海座標上重新找回( 0.5°S, 167.0°E ),Pleasant Island和 ( 23.5°N, 121.0°E ),Formosa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